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小玉的故事.貳(中華電信公益徵文入圍文章)

文/龍潭啟智教養院


  除了上廁所,另一教老師頭疼的事情就是吃飯。

  吃飯,在正常小孩眼裡這是相當自然且幾乎不需要學習的事情,就是將碗端起來、拿湯匙或筷子,將碗裡的飯菜緩緩送入口中。的確,在我們院裡吃飯也是這樣的程序,只是,對這些身心障礙者而言,吃飯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那麼簡單,何況只是一個年僅五歲的身心障礙幼兒?

  小玉剛開始時並不會端碗,或者該這麼說,她排斥端碗的動作,更排斥手上得拿著一根湯匙,從前和外公住在一起,都是外公餵她吃飯的,她也早就習慣了那樣的應對方式,剛來到龍潭啟智教養院時,的確是由老師餵她吃飯的,不過,那只是剛到院適應期的權宜之計,不能以此長久下去,否則就失去了黃金訓練時期的契機。

  老師要求小玉先從拿湯匙開始,從小的東西開始拿起,一步步讓她知道要吃飯就得拿道具輔助。一開始,小玉會將老師遞過來的湯匙接下然後丟出去,為此,老師是錯愕的,雖然不是沒有接觸過不喜歡吃飯的孩子,但如小玉這樣,先是看似友善地接下湯匙,下一秒卻立刻翻臉丟開的例子倒是頭一回碰到。

  老師撿起地上的湯匙,要小玉繼續握住不能丟開,她仍然是反抗,直到老師假裝恐嚇她若不拿湯匙就不能吃飯,她似乎聽得懂「不能吃飯」,於是立即乖乖握住湯匙,但臉上的表情卻是老大不甘願,老師笑說,總算是找到一樣方法可以制她了。

  訓練久了,小玉已經不排斥拿湯匙了,可是端碗又是另一個難題。若將飯碗放於桌子上,她可以自己吃得頗為順利,僅需要老師在旁協助她將碗移動位置,可是這終非長遠之計,為了讓小玉能夠自己端起碗來吃飯,先讓她習慣用湯匙一陣子之後,老師開始要求她將碗端起來吃,以碗就口而不是以口就碗。

  這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也是很多成年人的習慣問題,包括院裡的老師在內,偶爾難免會因為偷懶而將碗放在桌子上吃飯,院生們可能因此依樣畫葫蘆,跟著學起來。但小玉並非這種情況,她是從來都由外公餵食,自己不需要端碗,雖然學會了使用湯匙,但端碗可不是簡單的事,尤其有時候飯菜熱騰騰的會燙手── 對她這番年紀的小孩來說算是過高的溫度。

  不過,我們的老師都很細心,早考慮到可能會有因為碗太燙而使她不想端起乃至於畏懼端起的念頭,每次訓練她自己將碗端起來之前,老師都先試過確定碗不會太燙才要她端,小玉其實是很有學習力的,只是她會反彈──都用哭鬧來反彈,可是她也懂得看老師臉色,只要老師堅持她一定得做,鬧雖鬧,到最後她還是會選擇妥協。

  小玉至此到院時間已將近一年,她從不會自己吃飯到可以自己端碗吃飯、從不曉得上廁所要表示到上廁所不用老師擔心,到此為止的進步讓人刮目相看,外公更為此大驚。

  其實,從小玉到教養院來接受托育養護之後,有一段時間外公幾乎是消失了,那段時間,每回教保組長打電話請小玉外公過來院裡看看她的進展,外公總是藉故推辭,他說小玉看見他會哭鬧,會給教養院老師們帶來麻煩,若可以省去這些麻煩,他是很願意省麻煩的。

  小玉外公嘴巴上說不想看她,但每個月應該繳交的基本費用還是如期繳納,絲毫沒有拖延,更甚者,他還常常給小玉帶來紙尿褲、餅乾、飲料等等,他說那些是小玉會需要用到的生活物品及喜歡吃的東西。

  我們可以感受到外公對小玉的照顧與關心,但每次要他開個門進來順道看看小玉,他總是搖頭。或許是之前的日子讓外公嚇到了,他應是會想起過去那段艱辛困苦的生活,也想起小玉給他帶來的精神壓力,對於外公的推辭,我們也沒能強迫他,不過,我們看得很清楚,自從小玉到院接受托育養護之後,外公透過友人介紹找到了大樓管理員的工作以糊口,有了收入就不再需要女兒的資助,而且生活穩定後外公的氣色也好多了,除此之外,在他臉上我們也看見了對自己的生活愈來愈滿意的笑容,這些,都是在當初他帶著小玉到院時所想像不到的。

  不過,讓外公和小玉再當面瞧瞧彼此,是我們始終想要達成的目標。

  隨著小玉年齡漸長,我們知道院內的訓練課程對可能即將得踏上小學一途的她來說不太適用,於是在去年年中開始,我們白天將小玉送到與龍潭啟智教養院有合作關係的一家早療中心接受學齡前的合適訓練課程。

  這早療中心也位於龍潭鄉內,距離我們並不算遠,有交通車接送下,小玉的教育訓練受到更妥善的安排,就像一般幼稚園所一樣,小玉每天早上跟著早療中心的交通車到該中心接受生活自理訓練與學前教育,每天下午再跟著交通車回到院內,生活作息就像是其他平常同齡小孩一樣,上課下課、上學回家。

  家,對小玉而言,龍潭啟智教養院已經成了她第二個家。

  小玉剛到早療中心接受課程時,也顯得相當不習慣,她已經熟悉了龍潭啟智教養院的生活環境,而且比家裡更溫馨,她可以當老大,愛哭愛鬧老師都能耐心安慰她,在早療中心她忽然發現大家都被一視同仁,每個小院生都需要坐在椅子上乖乖上課,老師一個指令才有一個動作,對小玉來說,自由被限制住,真是困難重重。

  小玉最拿手的哭鬧不管在哪裡都通用,在早療中心她還是拿出看家本領,一開始老師對這位個案的背景與障礙程度類別都還不熟悉,只是聽龍潭啟智教養院的老師說,小玉是個麻煩人物,得要多多費心,麻煩在哪裡?無處不是。

  小玉除了智障和語障之外,其實還伴隨有輕微的癲癇,發作頻率並不高,但發作起來總讓老師們嚇一跳,她的癲癇是天生的,在龍潭啟智教養院也有發作過,到了早療中心一度有變本加厲的狀況,不過,那似乎只是因為她對環境的不適應所引起,過陣子後,發作的次數便明顯減少;小玉的癲癇成因不明,老師們當然無從預防她何時會癲癇發作,只是偶爾看見她突然雙眼上吊、身體微微發抖不由自主,老師就會立刻衝上前將她扶好,怕她因為癲癇發作而摔倒在地。

  癲癇是可怕的,以前人們都說那是羊癲瘋,這語詞帶有相當程度的歧視之意,癲癇患者自己也不想那樣,可就是無法控制,除了小玉,該早療中心也收容其他患有癲癇的身心障礙幼兒,所以對於小玉的突然發作,老師們多半得心應手。

  其實,小玉是相當聰明的,說她是智能障礙者,但又好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她對於「人」的分辨力可是一流的,哪些人對她是無害、哪些人是有危險的,她其實一目了然。

  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好了,參觀機構的客人。

  對小玉而言,不管是到龍潭啟智教養院或早療中心參觀的客人都是她最大的後盾。小玉很聰明,她懂得在客人面前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笑可以笑得很貼心的模樣,又愛對客人撒嬌,惹得每一位到訪的客人都對她印象深刻,直說這個小女孩真的很可愛。

  的確是如此,小玉不哭不鬧、乖乖聽話的時候確實可愛,但,通常她在上課時間並沒有那麼配合,她會跟老師們作對,常常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大哭起來,老師都笑說她一哭,那張嘴巴大得像河馬,那麼恐怖怎麼會可愛咧?而且平常上課都喜歡和坐在旁邊的其他院生嬉戲玩樂,將正在上課的老師丟到一邊去,不夠專心,別說是撒嬌了,就連露出客人們那所謂的貼心微笑都很少見,到底是為什麼落差那麼大?

  老師們自嘲,一定是平常要求小玉太多了,她才懶得將可愛的一面給我們看,客人們是難得才來的,當然要把最好的表現出來討好客人,讓客人紛紛對老師說,這個小院生好可愛,讓老師們扼腕。

  小玉對很多事情感到好奇,其實像她這般年紀的小朋友對事物好奇並不奇怪,但是,小玉特別喜歡對好奇的人事物做出反應:摸一下。只要她有興趣且不知道那是什麼的東西,她就要過來摸一下,這個習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老師們會教她不能每件東西都隨便亂碰,要她將這個習慣改過來,她還沒學會,到了現在還是一樣每個東西她都想碰一下。

  有一回,早療中心的老師端了一鍋熱的紅豆湯出來,準備給小院生們吃點心,鍋子是熱的,別說是小院生了,就連老師都不得不拿抹布墊著把手,小玉看見老師忽然端了一鍋子東西出來,好奇心又起,當老師將鍋子放到桌上準備院生們的小碗時,小玉見是機會,立刻上前準備摸一下,好在另一位老師剛好從旁經過,赫然發現小玉的手正伸出來,趕緊抓住她的手將她拉回,免去一場可能會要爆發的翻天哭鬧。

  不只是不會動的物體她有興趣,就連會走動的人她也同感興趣。龍潭啟智教養院及早療中心的老師和院生,沒有哪一個不被她摸過的,她摸人也不像是要打人或挑釁,只是輕輕摸一下,莫名其妙,搞不懂她要做什麼,或許只是滿足她的好奇,也可能是她想要藉此吸引人家注意,就有一次,她在教養院輕輕摸了一位成年個案一下,只是輕輕摸一下,對方居然發起脾氣將小玉推倒在地,還對她大聲咆嘯,嚇得小玉驚訝不已。本來大家都以為小玉會因此學乖,在她哭過之後,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她還是繼續摸她想摸的,真不知該說她適應力厲害還是太健忘。

  除了喜歡東摸西摸以外,小玉也喜歡「跟蹤」。所謂跟蹤,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她喜歡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跑,常常老師正在忙的時候,她就是要跟在老師身後走,老師問她有什麼事情,她卻搖搖頭,弄得老師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跟蹤也就算了,她還特別喜歡跟在男生後面盯著看,早療中心的社工員是男生,小玉不知是對人家有興趣還是好奇,有一回,社工員走進廁所準備解放時,小玉卻忽然打開廁所的門,對著社工員的屁股盯著看,讓他大喊非禮啊!逗得老師們啼笑皆非。

  小玉跟蹤有一套,走丟也有一套;有一回,下午放學時間到了,搭交通車的小院生紛紛上車準備回家,小玉也得上車準備回到教養院去,結果所有人都上車之後,老師卻遍尋不著小玉在哪裡,正緊張時,一位老師發現小玉還窩在教室後方的鞋櫃處換鞋,可是她腳上穿的卻還是上課時穿的拖鞋,而非早上到院時穿的涼鞋,問她涼鞋哪裡去了,她依舊搖搖頭,情急之下只好讓她穿著拖鞋上車,後來,隨車老師說涼鞋在小玉的書包裡面找到,原來她將涼鞋藏到書包裡去了。


  【待續...】

沒有留言: